一部舞剧,包含中场休息20分钟,通常情况下也不过2个小时左右。在这有限的时间里,如何以无声的肢体语言来讲述一个有血有肉、有情有义的故事?5月21日晚,苏州芭蕾舞团的“老朋友”,也是即将在6月11日-13日首演的年度新剧《我的名字叫丁香》的编舞、导演王亚彬老师,再次受邀苏芭,为观众带来关于“丁香”的台前幕后。

王亚彬,国家一级演员、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、“亚彬舞影工作室”艺术总监、青年舞蹈家……在不同身份的转换过程中,始终离不开她对舞蹈的执着热爱,和永不停歇的学习探索。

作为《我的名字叫丁香》编舞、导演,王亚彬从2020年底就带着主创团队投入到新剧创作中,先后在南京、苏州多次进行大量的采风调研,积累创作素材。

“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大舞剧,历史是有据可依的,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行合情合理化的艺术创作。特别是在今年,会涌现出大量的红色主旋律作品,所以更要避免脸谱化,以现代人的视角,从人性的角度来多方面、多层次地呈现英雄形象,如此,人物才是鲜活的、故事才是感人的、事迹才会让更多当下的年轻人所铭记。”

在正式进入苏芭与演员们朝夕相处的这段日子中,王亚彬表示与大家合作是件非常快乐的事。在快速度过磨合期后,每天的排练进程都很顺畅。在她看来,演员的人数并不能决定舞剧的质量,虽然苏芭演员人数相对较少,但依然能够做出震撼人心的红色经典。

“让我惊讶的是,这里的演员可塑性都非常强,他们在古典芭蕾的基础上,接触、学习并演绎了很多现代芭蕾以及现代舞,是得益于苏芭过去作品的多样性,所以我们的这部作品一定是与今年的主旋律舞剧有所区别的,它或许不是那么的宏伟壮丽,但却带有独特的江南气质,在情感的叙述、升华中,让观众如何饮下一杯茶,回甘绵长,久久不忘……。”

美好的皮囊之下,一定要有深刻的灵魂。在将芭蕾艺术的美呈现于舞台上之外,王亚彬更希望的是,走进剧场的每个人能够透过艺术收获精神食粮。随着6月11日首演的即将到来,《我的名字叫丁香》创排也将画上一个句号。但这同时又将是一个新生舞剧的新起点,剧中的每个角色,会随着演出而不断地成长;而舞剧也将在不断地细化打磨,接受市场验证考量的过程中,成为经典。

6月11日-13日 19:30,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,静待“花开”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