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听过很多堂艺术讲座、看过很多场芭蕾舞剧演出,但像今天这种的大师课还是头一回参加”。走出苏州大道喜剧院的蒋女士为刚刚结束的《芭蕾大师课》点赞,其表示这种将排练厅搬上舞台的新颖讲座方式,让普通观众能够有机会了解到演员们的日常训练,特别是对于有芭蕾学童的家庭,能够带孩子一同近距离感受专业演员、大师的授课学习方式,受益匪浅。
11月12日,作为苏州芭蕾舞团“舞蹈大师系列讲座”的年度压轴,由舞团艺术总监潘家斌带来的《芭蕾大师课》在90分钟的“舞台”基训中,让观众领略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普及模式。
在舒缓的钢琴伴奏中,演员们的一天功课开启了。潘老师将最初的三个动作组合称之为“唤醒”,通过充分的舒展、拉伸,让沉睡了一夜的肌肉恢复活力。
随着音乐从慢到快,动作由易到难。蹲、擦地、小弹腿、小跳、中跳、大跳、空转……整个训练过程在舞台上一一展示,期间潘老师不时地对演员进行点评指导。他告诉观众,看课是一门功夫活。的确如此,后腿落地时有没有绷直,动作衔接中有没有做到位等等细节都无法逃过他的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也正因为平日里严苛的“挑剔”,才能够成就舞台上的完美呈现。
从踏入芭蕾这道大门,基训课便如同一日三餐般,成为了每位演员舞蹈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陪伴。也许有人会好奇,日复一日地重复做一件事,会不会厌倦?但对于演员们来说,台下的练功早已成为生活,乃至生命的一部分,或许会有疲倦的时候,但绝不会有厌倦。因为热爱,可以让枯燥变得有趣、有意义、有价值!
练功四季不辍,没有任何情况可以允许懈怠。2017年欧巡中,舞团曾在会议室中进行基训;2020年疫情爆发最凶猛时,演员们居家基训,通过视频进行交流……看似是日复一日的重复,但却是每天五小时排练前的提神“咖啡”,是一道酸甜苦辣的“开胃菜”。
“跳芭蕾要像跳民间舞一样生动”,潘老师反复提及了这一点。从舞蹈教学到舞剧创编,潘家斌与李莹二位老师多年来始终在思考、在创新,《西施》《唐寅》等一部部带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作品,将西方芭蕾与民族文化相融合,跳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芭蕾……